[ 億歐導讀 ] 從記憶中的“大食堂”到如今的專業機構,團餐離我們并不遙遠。由于行業集中度低,團餐企業普遍呈現“小、散、弱”等問題。而隨著今年社會餐飲B2B服務市場競爭的白熱化,團餐領域也將成為下一步爭奪的焦點。
2017年,餐飲業收入接近4萬億,團餐成為這一數以萬計的產業中**的黑馬,整體營業收入增長近30%。據中國飯店協會團餐專業委員會發布的《2016-2017年度團餐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受調查的125家團餐企業總營業收入185億。**估測,2017年中國團餐市場近萬億,占比約為全國餐飲市場的四分之一。
然而,雖然具備無限的市場潛力,經歷了近20年的專業化發展,但相比于社會化餐飲,團餐行業的市場化程度仍然非常低。正因為此,團餐被稱為餐飲業**一塊未被挖掘的寶藏。從前端的供應鏈管理、食安風險管控,中端的品牌、產品和服務,到后端的系統建設、人員培訓,團餐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團餐,顧名思義就是“團體用餐”。綜合中國飯店協會和智研咨詢相關的報告,可以把團餐定義為:以團體為單位消費、以滿足整體**為主的餐飲服務形態。比如為機關、學校、企業等團體提供以工作餐,或者為大型賽事、小型聚餐提供集中的餐飲服務,都可以納入團餐的范圍。
團餐客戶幾乎涵蓋所有組織單位,包括產業園區、企業工廠、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學校、醫院、**等。智研咨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餐飲市場運營態勢及**戰略研究報告 》指出,從市場份額來看,企業和學校是現階段我國團餐市場的主要客戶群體,約占整體市場規模的80%。
我國團餐業興起至今大約17年,智研咨詢將其發展分為四個階段。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團體膳食行業在我國應運而生。90年代之前盛行的集體食堂逐步被具有先進管理模式的專業膳食公司所取代。從老一輩耳熟能詳的集體大食堂到專業送餐機構,再到商務寫字樓、機關、學校、企業團餐市場,直至目前專業化、規?;瘓F膳企業,我國團膳行業年均復合增長在20%以上。
既然是團體用餐,就餐集中就成為團餐**的消費特點。比如北京大學的幾所食堂,一般都需要滿足300~500人同時用餐。**的運作模式成為團餐的標配,經營團餐也需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走規模經濟和集約經營的道路。同時,隨著中產階級的興起和
在餐飲業的滲透,我國團餐產業化、市場化、社會化步伐加快,已逐步成為行業發展的新趨勢。
“10次競標,靠實力選上的只有1次。”西南地區一位二線城市的團餐企業負責人告訴億歐,“準入機制不透明”是團餐業目前**的痛點。
而這一問題也在其他多個團餐企業中得到印證。中國烹飪協會團餐委員會副**姚偉達對億歐坦言:“由于行業本身不規范,市場化程度偏低,導致中標不一定取決于產品的質量和服務,而在某種程度上取決于人事關系,這是目前阻礙團餐迅速發展**的弊端。”
這也和中國團餐市場的發展現狀有關。由于行業集中度低,團餐企業普遍呈現“小、散、弱”等問題。根據智研咨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餐飲市場運營態勢及**戰略研究報告 》,從國際經驗看,發達國際團餐業市場集中度高,市場份額多集中在幾大國際化團餐企業手中,例如,美國團餐市場集中度為80%、日韓為60%。相比之下,中國團餐業市場參與主體以個體經營者和中小企業為主,且多數局限在特定區域內經營,但占據95%的市場份額。
和國際團餐巨頭相比,中國團餐業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智研咨詢相關報告指出,國際團餐巨頭從90年**始陸續進軍中國市場,在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目前,國際排名前三的團餐企業分別是英國的康帕斯、法國的索迪斯和美國的愛瑪客,其他企業與前三名的差距較大。自1994 年索迪斯(SODEX)在上海設立辦事處以來,國際團餐巨頭在中國團餐市場的拓展步伐不斷加快。目前,三大團餐巨頭在中國團餐市場居于**地位,服務對象以跨國企業為主,并提供其他后勤和**服務。2008年北京**會團餐的承辦商就由美國500強企業愛瑪客一舉拿下,可見中國本土企業和國際化水平還有一定差距。
2018年團餐市場風起云涌。5月8日,團餐服務平臺“禧云國際”宣布,公司獲得螞蟻金服、鼎暉**、口碑2億美元 A 輪**。這也意味著,阿里正式進軍團餐B2B行業。而隨著今年社會餐飲B2B服務市場競爭的白熱化,團餐領域也將成為下一步爭奪的焦點。
剛剛過去的5月底,互聯網團餐企業美餐宣布完成數億元 D+ 輪**,此輪**來自陽光保險,具體金額未透露。美餐表示,完成 D+ 輪**之后,將在拓展消費場景、吸引**人才、提升客戶和用戶體驗等方面持續深耕。成立于 2011 年的美餐曾獲得來自美團點評的 C 輪戰略**以及高盛的 D 輪**。
億歐注意到,成立于2017年2月的“禧云國際”定位于團餐產業一站式服務平臺,旗下分設五大全資子公司,分別是禧云世紀品牌、禧云千鏈、禧云食安、禧云管理咨詢和禧云信息,從供應鏈、品牌、食品安全、培訓、信息化建設等**度改造團餐業。而美餐則更加專注于員工餐、活動餐、團隊建設和商務宴請等領域。
此外,市場上還有奧琦瑋、潘多拉、滿客寶、樂牛等服務商開始為團餐量身定**務。核心的功能包括在線訂餐、人臉識別支付、外賣**、菜譜營養大數據管理等。而背后設計的邏輯是**限度地提升團餐的運營效率、降低成本,同時減少顧客的排隊選餐時間,拓展餐廳員工聚會、宣講等場景的多功能應用,滿足追求健康、舒適體驗的客戶需求,較終達到提升顧客滿意度的效果。
的確,相比于線上支付、ERP系統、外賣平臺在社會餐飲的滲透,團餐行業的信息化還處在非常初級的階段。而除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團餐信息化的背后,人、錢、物的數據成為**的寶藏。北京禧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團餐信息化更大的想象空間在于形成集合線上繳費、線上管理平臺、線下消費、線下其他場景為一體的消費場景。
國內**的本土團餐企業千喜鶴董事長劉延云認為,擁抱大數據是團餐企業實現轉型的關鍵因素。而信息化的價值在于為顧客提供定制化餐飲和個性化服務,保障食品安全、降低成本,解決團餐乃至餐飲業存在的重大問題。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主體意識提高,團餐的內涵及外延也在不斷拓展。”關于團餐業未來的發展,中國烹飪協會團餐委員會副**姚偉達向億歐強調,“現在,我們要向消費者提供一個餐廳的系統解決方案,而不是單一解決吃飯問題。”